瑞当

瑞当科技
创新引领未来

苏轼离世76年后,辛弃疾写下了一首词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辛弃疾的故事。

  公元1177年,苏轼离世76年后,在湖北任职的辛弃疾路过赤壁。在这里辛弃疾想起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一时有感写下了一首致敬东坡之作,词的名字叫《霜天晓角·赤壁》。

  世人都觉得东坡一生豁达,无论何处他总能找到自己的乐子,似乎朝中那些得与失都和自己没了关系。他在黄州圈了块地,并取名“东坡”,没事种种菜,吃吃黄州的炖猪肉,大家都觉得他其实过得很闲适。但辛弃疾知道,在这看似洒脱的外表下,有一股壮志难酬的悲凉。于是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对东坡充满了同情,不得不说:东坡的苦词中之龙都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image.png

  《霜天晓角·赤壁》南宋.辛弃疾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词的上片是为苏轼鸣不平。“雪堂”指的是苏轼在黄州时盖的一处居室,“迁客”指的是被贬的东坡。“不得文章力”指的是他写了那么多好的文章最后却没什么用处。后两句其实是一语双关,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评的就是“曹刘兴废”之事,辛弃疾写千百年来这些事都没了踪迹,既是指曹刘三国事早就飞灰湮灭,也是指东坡当年的豪迈之语也早就成了陈迹。

image.png

  与一般的词作不同,辛弃疾这首词上片先抒情,而把写景安排到下片中。词人眼前的江中有突出的赤鼻矶,两岸有红色的岩石,江水奔腾而下,泛起阵阵浪涛。这一句其实是模仿苏轼《念奴娇》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得同样很大气。矶岸的“赤”和江寿的“白”,一红一白,一硬一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情此景下,想起苏轼的半生坎坷,又想起自己的不得志,辛弃疾发出了一声长啸。这一啸是悲痛的,天地这么大,却容不了他的苦闷。一句“为予窄”是愤懑,也是无奈。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词人用一啸喊出了自己这10多年的苦楚,令人动容。

  都是在赤壁,苏轼和辛弃疾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苏轼的《念奴娇》充满豪情,辛弃疾这首《霜天晓角·赤壁》则辞锋刚劲,不过辛弃疾这首词确实很难与苏轼相媲美,所以这一次算是高下立判了。但不可否认,辛弃疾这首词无论是语言上的苍劲,还是气势上的雄浑,在宋词中都数佳作,这也是其能流传下来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