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当

瑞当科技
创新引领未来

王莽当初是在举国拥护下称帝的 为什么十五年后落到凄惨的下场

  还不知道:王莽为什么十五年就失败了的读者,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王莽是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儿,汉成帝的表弟,年轻时以谦恭俭让、礼贤下士著称,深受朝野内外的好评。绥和元年(前8年),王莽接替叔父王根担任大司马,首次执掌朝政,但1年后便被汉哀帝罢黜。在隐忍6年后(前1年),王莽利用汉哀帝驾崩、朝中动荡的良机,拥护姑妈临朝听政,随即再度出任大司马。

image.png

  新帝王莽画像

  王莽重新掌权后,先后扶立汉平帝、孺子婴两个傀儡,并通过欺骗、胁迫的方式,接连不断的从王政君手中获得更大的权力,最终竟当上“假皇帝”(摄皇帝)。在士大夫和百姓们的一致拥护下,王莽最终在初始元年(8年)十二月篡汉称帝,建国号为新。然而,在举国拥护下称帝的王莽,仅做了15年皇帝便失败,最终还落得惨死的下场,这究竟是为何呢?

image.png

  王莽“托古改制”,激化社会矛盾

  原来,王莽是个不识时务的腐儒皇帝,刚登基便实行“托古改制”,宣布将全国土地都改名为“王田”,奴婢改称“私属”,均不得买卖。与此同时,王莽还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企图用早已不合时宜的周礼,来建设一个相对平均的社会。然而,“托古改制”并未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豪强之家对平民更严重的剥削,造成天下更剧烈的动荡。

  新朝建立后,王莽为了向天下宣扬改朝换代、废刘兴王的业绩,下令按照周礼更换官名、地名和币制。由于王莽性情浮躁、轻于改作,经常会对不中意的名号一改再改,以至于国家的官号、地名、币制连番更换,每每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深了民众对新朝的反感。

image.png

  新朝与匈奴对峙形势图

  不仅如此,这位腐儒皇帝还想更改周边异国异族的名号,以此来满足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虚荣感。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王莽派遣王骏等人携带新铸造的印章出使匈奴,利用欺诈的手段从乌珠留单于手中得到汉朝颁赐的“匈奴单于玺”,随即将其捶碎,然后赐给他新朝的“新匈奴单于章”。

  在拿到新朝颁赐的印章后,乌珠留单于不禁勃然大怒,因为他深知在匈奴国号前加上“新”字,并且把“玺”字改为“章”,这一增一改的动作,无异于将匈奴由平等地位降为中原的属国,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当得知汉朝颁赐的印玺被捶碎后,乌珠留单于派人到长安向王莽讨说法,在遭到对方一番威吓、斥责后,一怒之下派出数万骑兵侵袭新朝边境,从而拉开双方长达十年的战争(9-19年)。

image.png

  新朝与匈奴鏖战十年,使北方深受其害

  为了对付匈奴,王莽派出30万大军屯驻在北方边境,并大肆册封呼韩邪单于的后代,声称要分封15个单于,将匈奴彻底“碎片化”。然而,屯驻边境的大军并不能克敌制胜,而旷世持久的驻扎,又耗尽了帝国的财力和人力,加之军纪败坏,由此导致民间困苦不堪、怨声载道。

  好不容易等到新朝与匈奴实现和解后,地震、旱灾、蝗灾又接踵而至,导致大江南北赤地千里、饿殍遍野。面对着连年灾荒,各地官府非但没有进行赈济救灾,反而不停地征索赋税,由此导致大批无以为生的饥民啸聚山林造反,并逐渐形成两大股义军集团-赤眉军、绿林军。

image.png

  绿林军、赤眉军起义形势图

  地皇三年(22年)三月,绿林军将领刘秀(即东汉光武帝)在昆阳大败王常、王凤率领的新军主力,使得绿林军势力加速发展,队伍规模很快便扩充至数十万人。地皇四年(23年)二月,绿林军在南阳淯水河畔筑坛祭天,拥立汉朝宗室刘玄为皇帝,复国号为汉,改元为更始,史称更始政权。刘玄称帝后,派大将申屠建、李松率大军进攻关中,意在消灭新莽政权。

  关中百姓苦新日久,所以等到申屠建、李松率军进入关中后,便纷纷杀死当地的州郡牧守,响应更始大军。当年九月,校尉公宾、商县人杜吴等人在长安聚集军民起事,并攻打未央宫。王莽战败后率残众逃至渐台,最终在乱战中被杜吴杀死,首级被公宾就砍下,遗体则被数十个军士分裂。至此,立国仅15年的新朝覆亡。

image.png

  绿林军攻进关中,王莽被校尉公宾等人杀死

  王莽死后,首级被传递到宛城示众,深受其害的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见《汉书·卷九十九下》),可见对他痛恨之深。此后,王莽的头颅被收藏在武库中,被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西晋元康五年(295年)洛阳武库遭大火,他的头颅才被焚毁。一代开国皇帝,最终竟落得兵败被杀、尸骨无存的结局,堪称史上奇闻。

  史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