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当

瑞当科技
创新引领未来

清朝入关时东北的形势复杂 清朝是如何稳定北方的局势的

  还不知道:满清如何稳定东北的读者,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image.png

  公元1644年是不平凡的1年,在这一年,统治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崩溃。农民军首领李自成进入了北京城,从当时的局面来看,李自成似乎已经成为了胜利者。但是仅仅1个多月以后,东北地区的清朝开始大举入关,并且确定了对北方地区的统治。清朝入关的初期,曾经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清朝如何利用明末派系斗争错综复杂的关系,逐步稳定北方的局势呢?认真的说,在这方面,清朝比南方的南明政权精明得多,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image.png

  1643年,明朝将领孙传庭率领的明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随着孙传庭部的覆灭,明朝丧失了最后的机动力量。其实,明朝与农民军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出现了逆转,明朝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并没有急于进攻明朝首都北京。而是先攻下了陕西省会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过了年以后,李自成率领20万军队浩浩荡荡的向北出发。一路之上,农民军势如破竹,各地明朝军队的抵抗非常微弱。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明朝崇祯皇帝没有来得及迁都南京。李自成已经兵临城下,攻下京城仅仅是时间问题。最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杀。李自成入主大内,北方各地的明朝官员望风而降。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李自成取代明朝建立一个新王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接下来的局势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崛起于东北地区的清朝,得知明朝灭亡以后,掌握实权的摄政王多尔衮命令各路清军集结,几乎倾全国之力南下,因为,多尔衮计划趁李自成在北方立足未稳,获取最大的利益。

image.png

  李自成进入京城以后,大量的明朝官员投降。但李自成接下来的做法让人大失所望,农民军政权开始了残酷的“追赃”行动,各级明朝官员按照品级高低,缴纳规定数额的“脏银。”如果无法缴纳,就会被严刑拷打,有的明朝投降官员甚至被活活打死。农民军政权的各种政策,让明朝投降官员们人心惶惶。

  此时,另一个偶然事件爆发了。一系列的原因叠加以后,逼反了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在明朝灭亡以后,吴三桂已经决定向大顺政权投降,并且率领军队进入了山海关。可是在家产被充公、家人被凌辱的情况下,吴三桂勃然大怒,随即改变主意,攻下了山海关,与大顺政权对抗。依靠吴三桂的3万余军队,即便属主力精锐,也绝对不是大顺政权的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向清朝求援。随后,爆发了那场惊天动地的山海关大战。这次大战决定了北方地区的归属,在这次大战中,李自成引以为傲的几支精锐部队损失惨重,根本无力继续固守北京。因此,李自成率领军队向山西境内撤退。随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八旗军进入了朝思暮想的明朝京师。

image.png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存在着严重的“华夷”观念。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虽然是农民军出身,但毕竟仍属于中原政权。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农民军出身。所以说,在观念上,人们比较能够接受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但清朝入关就完全不一样了,明朝人一直视清朝为“外部”政权,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很多官员和士大夫都存在排斥心理。当时,福王朱由崧已经在南京重建了明朝的统治。得知朝廷在南方重新建立,很多明朝官员和士大夫纷纷南下,场景几乎是东晋建立初期的翻版。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连清朝内部的高级官员都无奈的说:“大清入来,规模宏大,安民和众,恩已著矣。而京官南去不返,似怀避地之心;高人决志林藏,似多避世之举。见在列署落落晨星,何以集事而襄泰运哉。”由此来看,很多明朝官员和士大夫,要么南下投靠了南明政权,要么干脆隐居山林。对于这样的局面,范文程、洪承畴等人向多尔衮提出来一系列的建议。清朝接下来的反应,比南明政权高明得多。

image.png

  鉴于明朝官员对农民军的仇恨,多尔衮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这一政策非常有效,一下子笼络了很多明朝官员。南明政权则下了一步瞎棋,李自成攻入京城的时候,很多明朝官员不得已投降农民军政权。在南明政权建立以后,很多明朝官员南下投靠。可是南明政权采用了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曾经投降过农民军的官员,不仅不会任用,还会追究“附逆”大罪。这样一来,很多明朝官员根本就无处可去,只能选择投降清朝。清朝的政策与南明政权形成了鲜明对比,多尔衮下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

  南明政权内部并不团结,还继承了明朝派系内斗的劣根。在明朝末期,出现了阉党、东林党、楚党、浙党等一系列的派系斗争。南明政权建立以后,这一问题仍然严重。例如在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位时期,阉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在昆曲《桃花扇》中,才会出现了“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名段。

image.png

  多尔衮敏锐地察觉了这个问题,随后下令:“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清朝的这一政策,等于向各自出身的明朝官员都敞开了大门。从1644年到1645年的一年多时间里,清朝在北方彻底站稳了脚跟。各自类型的明朝官员和士大夫,开始不断投靠清朝,在清朝入关初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645年,一位清朝中级官员在奏折中说:“岁五、六月间,人心粗定,引避者多,寮署一空,班行落寞。及摄政殿下宽仁好善之意,播于远迩,暨圣主膺篆御图以后,瑞叶天人,然后东西响应,多士云集,乃有今日,岂易易哉。”

  这一奏折有严重的献媚行为,但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确实有大量的官员和文人投靠了清朝。其实,除了明朝文人以外,还有很多明朝军队也先后投降,成为了八旗军的辅助力量。不过,由于清朝采用了“先西北后江南”的策略,优先进攻盘踞陕西、甘肃等地的农民军政权,因此,给了南明政权宝贵的喘息时间。然而,南明弘光政权却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在昆曲《桃花扇》中,史可法无奈的哭泣:“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