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当

瑞当科技
创新引领未来

皇太极和谈崇祯也是同意的 崇祯最后为什么坚决不同意

  今天给大家准备了:皇太极和谈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崇祯是同意议和的。

  事实上,在外有东虏扣边,内有乱民暴动的情况下,大明王朝面临的军事压力很大,所以和皇太极议和是正确的道路。因为一旦成功,大明朝就能够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缓过气来,从而腾出手全力对待农民军,平定内乱。

image.png

  《大明劫》崇祯剧照

  这一点,杨嗣昌、陈新甲,以及身陷后金但决不投降,却在坚持明金议和的希望破灭后,选择绝食殉国的张春,都看到了这一点。

  但是,这条可以挽救自己的路线,因为崇祯顾及自己的面子,不敢公开自己议和的想法,又不愿意承担帝王应该承担的责任,把一项国家大事搞得神神秘秘的,所以当陈新甲无意中泄露了议和事件后,结果可想而知。

  一时间群臣激愤,那些固执、看不清局势的大臣们纷纷弹劾陈新甲,崇祯为了把自己摘了出来,不得不杀了陈新甲,让他背了锅。

  比如刑部侍郎徐石麒,在清军入关后自杀殉国,忠义可嘉,但在当时属于看不透局势的人,他认为陈新甲误国,有辱君父,有失国体,当斩。

image.png

  《大明劫》崇祯剧照

  实际上,皇太极的议和条件还算是有诚意的,《清太宗实录》记载了当时的议和条件:

  1、双方互相遣使;

  2、大明每年用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换取后金人参一千斛(斛:我国古代容量单位,一斛为五斗)、貂皮一千张;

  3、对于双方的叛逃者,应当互相引渡;

  4、制定双方国界,并择选一地进行互市。

  除了第二条苛刻了外(人参、貂皮应该不值这么多钱),其他的正常不过了。汪郎认为,当时的皇太极对明朝还是抱有敬畏之心的,只是要求能够得到大明皇帝的认同,取得政治地位上的平等。

  说实话,松锦之战后,明朝的辽东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下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孤城宁远,再也没有能力对后金组织有力的反击了。

image.png

  松锦之战示意图

  况且此时的农民军已经不受控制了,招抚策略失效。李闯军在河南大败官军,打下了洛阳,并杀了福王朱常洵;而张献忠也已出川打下了襄阳,杀了襄王朱翊铭。

  在这样的环境下,议和,停止两线作战是最好的出路。

  当然,皇太极同意议和也许存在缓兵之计的可能,不过后金方面反对议和最强烈的不是女真八旗贵族,反而是投诚的明朝官僚,这一点和崇祯面临大臣反对议和的情况是一样的。

  不得不感叹,很多时候,钻进牛角尖而不知道变通的儒家子弟,确实误国。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image.png

  明末农民起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