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当

瑞当科技
创新引领未来

张翼打了败仗,为什么反而还被诸葛亮重用?

  跟着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张翼。

  在《三国演义》和各种创作中,蜀汉自从诸葛亮死后,除了姜维还算小有名气,感觉就陷入一种人才荒。当然蜀汉国小,确实不像曹魏这么人才辈出,不过还是有几位非常不错的人才,比如这位与姜维一起殉国的蜀汉义士,张翼。

  一、败军之将,反受重用张翼,字伯恭,益州犍为武阳人。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历代先祖都曾出任朝廷要职,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其为书佐。建安末年,张翼举为孝廉,为江阳长,之后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建兴九年,晋升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庲降都督是蜀汉的四大常设都督之一,下辖朱提、越巂、建宁、牂牁、永昌、兴古、云南七郡,是南中地区最高的行政长官。南中这个地区,当地存在着众多少数民族,因此庲降这个意思,本身就有招徕、降服的意思。

  民族混杂的地区,向来非常难管理,需要弹性的手腕与策略。不过张翼为人严谨,他担任庲降都督期间,对于触犯法律的人,一概毫不留情。这种从严执法的态度,自然不讨部族领袖欢心,最后导致南夷豪帅刘胄起兵叛乱。

image.png

  张翼随即出兵镇压,但却打了败仗。蜀汉中央眼见事态一直无法平息,便建议换人,准备将张翼召回中央,另派他人平叛。当时张翼的手下收到消息,都认为应马上回朝谢罪,不过遭到张翼严词拒绝。

  张翼表示,蛮夷是因他而反乱,虽然因不称职将被召回,但接任还没到,他 还是这场战争的负责人。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食,现在可以作的,就是尽可能筹集粮食运输到前线,替接任的人做好消灭刘胄的准备。又么可以因为害怕丢官而耽误国家公事呢?

  于是张翼不松懈持续待在前线,直到接任的马忠到后,他才离任回朝。马忠因为张翼的充分准备,顺利消灭刘胄。在报告上,马忠也特别将张翼尽忠职守筹备物资的功劳都如实描述。诸葛亮看完后,对张翼的操守与能力大为肯定,随即将张翼纳入北伐的一员。

image.png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奇怪,张翼在南方打了败仗,怎么诸葛亮北伐还要用张翼。笔者个人以为,南中地区因为地形和民族问题,在这里作战,外交能力比军事能力更加重要。而张翼的性格严谨,说话直接,不喜欢交际,这自然不讨部族领袖的欢心。所以他的平叛战争基本上是孤军奋战,刘胄等叛军纵然战败,只要逃进山林里,不熟地形的张翼也拿其无可奈何。

  北伐战争则不同,蜀汉和曹魏壁垒分明,不须考虑太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专心打仗即可。并且历次北伐,不是输在马谡这种自作主张的,就是李严这种拖后腿的,诸葛亮最需要就是张翼这种办事一丝不苟、尽忠职守到最后一刻的人。

  二、反对北伐,次次主力

  可惜诸葛亮不久就病死,张翼在此战中并没有什么特别表现。但试想,如果张翼是第四次北伐粮食的调度人,是不是就不会发生李严那样拖延运粮,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兵的惨剧了呢?

image.png

  诸葛亮死后,对于姜维数度北伐的行动,张翼认为国小民劳,不应滥用武力,数次劝阻姜维应该见好就收。可是即便姜维和张翼在北伐的意见相左,姜维更对张翼多次犯颜直谏不爽,但每次北伐也不管张翼愿不愿意,依然坚持要带着他一起出征。

  笔者想来,姜维也是掌握住张翼的性格,张翼虽然反对屡屡兴兵北伐,但只要把事情交付给他,他就算再不喜欢,也会兢兢业业不打折扣的将其完成。对于姜维来说,比起谄媚的小人,张翼这种诤臣更加可靠,这也说明姜维是非常有容人的雅量。

  景耀六年,司马昭派军伐蜀,张翼与廖化、董厥等率军抵抗,后与姜维、廖化合兵退保剑阁,抵御钟会的大军,钟会始终未能攻破剑阁。

  刘禅投降后,张翼与姜维等人在涪县向钟会投降,蜀汉正式灭亡。后来张翼随钟会至成都,却卷入钟会叛乱的乱事,与姜维一同遭到乱军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