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当

瑞当科技
创新引领未来

河西之战霍去病开创骑兵战术,河西之战对汉朝有什么影响?

  河西之战霍去病开创骑兵战术。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秦朝灭亡,新生的中原政权出现,西汉王朝建立,而其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大草原的匈奴。汉匈关系一直是影响汉朝北方和西北边疆安定的重要因素。西汉初年,西汉政府苦于无力抗击抵御匈奴的侵扰,被迫采取和亲岁贡策略,以此换取暂时的安宁,赢得发展的机会和时间。因此西汉前期,汉朝对匈奴谨小慎微,但民族特性的限制下,匈奴仍然屡犯大汉边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国力渐盛,匈奴国力日衰,六十年时间让汉匈之间的主客强弱关系易转。汉武帝改变被动防御的国策,改为主动出击,于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 春夏,派霍去病两击匈奴,最终将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王朝的疆域版图中。

image.png

  从古至今,陆上丝绸之路都是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始于汉武帝,通过河西之战将匈奴势力排挤出河西走廊,从而实现与西域及更西之地的交流,同样还达到了“隔绝羌胡断匈奴右臂”的政治军事战略目的。河西之战分为两次,都在同一年进行的,一次在元狩二年春,一次在元狩二年夏,这在古代战争是很难想象的,一个月发动一次大规模奔袭反击战,首先是粮草问题,其次是士气问题,最后是战术战略问题,都很难解决,可依靠着汉武盛世的霍去病就是完成了。

  河西之战中,霍去病是绝对的主角,他的风头连汉武帝刘彻都夺不走、盖不住,大汉君臣无不振奋呐喊,匈奴部众纷纷树神像膜拜。当时的霍去病年方弱冠(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却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一举将占领河西走廊的休屠王和浑邪王部落一口吃下。霍去病凭借此战超越常人的表现,彪炳青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汉名将,千年之后仍被世人传颂。

image.png

  第一次河西之战

  记载两次河西之战的战役过程,正史史料是《史记》和《汉书》,主要且直接文献是汉武帝诏书。元狩二年春,在卫青两击漠南匈奴中崭露头角的霍去病被汉武帝授予骠骑将军一职,作为统帅独领一军执行反击河西地区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军事任务。《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上曰:‘骠骑将军率戎士,踰乌盭,讨遬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者弗取,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国相、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

  霍去病第一次西征,转战六日千余里,匈奴折兰王、卢侯王被阵斩,浑邪王败走,浑邪王之子及其相国、都尉被俘虏,休屠部祭天的金人被缴获,斩首、俘虏八千余,不过《匈奴列传》则是说“虏万八千余级”,数字有些出入,但战功不变、风采不减。可以这么说,霍去病深入敌后、客场作战、以少胜多地将匈奴五王国打残打灭。此次霍去病的西征路线是:陇西郡出发,越乌戾山,渡黄河,涉狐奴水,奔袭越过焉支山,在皋兰山与匈奴主力决战。

image.png

  第二次河西之战

  其实分不分为两次都可以,因为这两场战役的主角几乎是一模一样,相隔时间也是数月不到。为了更好地阐述,这里就分开说了。汉军以极小的代价取得如此大胜,让汉武帝像是炎热夏天喝了杯冰水,所以意气风发的想得陇望蜀。大军稍作休整后、汉武帝命霍去病再次率军出击河西地区,卫青至友公孙敖随同出征(等于是去白捡军功),第二次河西之战开始。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得很快,因而霍去病很快就返回长安,之后汉武帝才命其出长安,再战河西,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踰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 骠骑将军踰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千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这战绩比第一次河西之战还夸张。《汉书》统计: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这样的胜利在整个匈奴史上都是罕见,恐怕西汉史上所有将领对匈奴造成的伤害、俘虏及斩杀的匈奴贵族数量,都比不上霍去病一人。当然,这事没学者去研究统计,只是笔者一家之言。

image.png

  第二次河西战争出征路线:北地出发,从灵州渡黄河,北越贺兰山,越过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绕道居延海(今内蒙古西北),由北向南沿弱水进发,再过小月氏(今甘肃酒泉),再从西北转向东南,深入匈奴两千余里的腹地,再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弱水上游地区向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发起猛攻。这进军路线你明白了吗?笔者看着着实觉得有些复杂,不过效果却绝佳,打毫无防备的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直接蒙圈了——这里怎么会窜出一支汉军?而且,霍去病全军才折算三千余人,之后西汉朝廷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

  这两次战争在正史中都有着“全甲而归”“全师而还”之类的用词,意味着霍去病的战损比是极低的,而且西汉军功封侯有着“将领所部战斗中若损失十分之三以上,即使杀敌再多,也不得封侯, 已封侯者则不予加封”。大将军卫青在元朔六年指挥十余万汉军通匈奴主力在漠南会战,歼敌一万九千获胜,可是由于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所率的三千余骑兵全军覆没,导致身为主帅、贵为皇帝大舅子的卫青未能在战后益封食邑。李广未能封侯虽说有着各方面原因促成,关键还是在其屡次陷入匈奴包围(这有一部分运气原因),杀敌数和损兵数相当,因而战功不显。

image.png

  朴实无华且极具开创性的骑兵战术

  霍去病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古人的兵法谋略值得他借鉴,他却不愿意学习。汉武帝很喜欢霍去病,常私底下跟他交流,给予他兵法谋略的书籍学习,有意着重培养他,霍去病却对这些兵法书籍不以为然吗:为将须随时运谋,何须拘泥于兵书,固然不肯意进修。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在《大学衍义补》 中评价:“自古名将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汉霍去病、唐张巡、宋岳飞而已,皆能立功当时,垂名后世,然则兵法果不可用耶?曰兵法譬则奕者之谱也,谱设为之法尔,用之以应变制胜则在乎人,兵法亦犹是焉。”霍去病是创造历史的人,创造兵法的人,古人的兵法的确不值得他深入学习。简单而言,霍去病是觉着要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道理谁都明白,可能做到霍去病这个高度的,古往今来没几个。

image.png

  第一个战术:灵活运用机动的骑兵部队。匈奴骑兵有着“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的作战特点,简单来说就是顺风仗冲得比谁都快,逆风仗直接溃逃,汉军则追不上。汉武帝时期,西汉已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集团,有众多的马匹、悍将和精兵,霍去病深得此道,两次西征是典范。

  第二个战术:速战速决。骑兵的长处就在战争中的机动灵活,所谓“用骑以出奇,取其神速也”,从“讨敕濮,涉狐奴,历五王国”和“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余里”两侧事例来看,霍去病充分运用了速战速决的战术,在匈奴人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发起战斗,再再匈奴人没集合完毕的时候结束战斗,从不拖泥带水,直接达到孙子兵法中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第三个战术:寻找主力决战。匈奴部众对逆风仗的做法是:逃。有多远逃多远,头都不回。打不过就跑,这是匈奴惯例,而汉军是远征,物资损耗极大,若是没对匈奴造成实质性的重创,就意味着惨败,只能等着匈奴整装待发再来侵略大汉边境。霍去病在第一次西征中把休屠王主力歼灭,第二次西征将浑邪王主力歼灭,直接让匈奴在河西一地形成势力真空,西汉政府从而取得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以及对匈奴作战的战略主动权。

image.png

  第四个战术:迂回包抄。古时候没有GPS定位和详细的地图,所以大军行走的每一步,都需要统帅去细细琢磨。第二次西征,汉军规模较大,分有主攻和打援的,持续时间长,靠近河西的匈奴右贤王被卫青在漠南战役中被卫青重创,而左贤王却仍是兵强马壮,驰援过来对汉军威胁很大。可霍去病就是有办法有胆量迂回包抄,避开匈奴的正面,突然出现在浑邪王和休屠王意想不到的侧后,这还能切断匈奴的退路。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战略地位。

  这些战术在《孙子兵法》中有着大概记载,可熟读兵书的军中宿将却没几个运用得当,取得像霍去病类似的成就功绩,而且霍去病将这些战术用战争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image.png

  得河西地的影响

  西域诸国是匈奴的仆从军、资源地,霍去病攻伐河西地,隔断西域诸国与匈奴的联系,可以大大减缓匈奴的恢复速度、削弱匈奴的国力,为汉王朝统一西北奠定下雄厚基础。降汉匈奴部落为汉王朝提供了巨大的放牧劳动力。河西地归汉,让汉王朝占据一大片辽阔宜耕宜牧的土地,让原来的边境不再那么容易受匈奴人的侵扰。河西地归汉,更让匈奴在国际社会中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包围西汉王朝的战略失败,汉匈战争正朝着利于汉朝的方向发展。

image.png

  结语

  汉与匈奴的河西之战,霍去病赢得漂亮且彻底,戏称其为“天授战神”不过吧?史书常记,战争劳民伤财,可在霍去病手里,这战争为汉王朝赢得了数不尽的牛羊马、大量人口、广阔疆土,有着以战养战的神奇色彩。而且汉武帝刘彻与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关系极好,虽有着姻亲关系,但更多是霍去病身上有着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汉武帝也因此投桃报李,对霍去病的宠信超过所有大臣。

  最后用班固史书评语结尾:“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