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当

瑞当科技
创新引领未来

战国时期赵国人才辈出 赵国为什么还是灭国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国灭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一起欣赏。

  长平之战前,赵国是足以和秦国相抗衡的大国,也是极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大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国力大增,足以与天下诸侯争雄。

  赵国的文臣武将更是战国杰出的代表人物,比如说文臣蔺相如,机智勇敢就连秦王都要佩服。武将就更加层出不穷了,廉颇、赵奢、李牧等人都是战国顶尖武将,实在是黄金配合,完美组合。

  可赵国还是亡国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比较复杂,长平之战对赵国国力的消耗,那是不可想象的,不过这只是个开始而已。赵国末期三代君主,活活把赵国的基业给坑完了。

image.png

  赵国

  01赵孝成王主持的长平之战战败,赵国落后秦国数十年。

image.png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其实是一场持久战,早在赵括上战场之前,老将廉颇已经在前线与秦军对峙了三年之久。

  秦赵两国其实都在死撑着,三年之内,前线的数十万将士全都不能作为劳动力,每天的粮草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赵王压根就顶不住,试想一下大一统王朝的雍正时期,年羹尧在西北带着二十万人马,雍正用全国财政来支撑,都未必撑得住,更别说当时小小的赵国了。

  赵王认为,如果再不决战的话,那么赵国肯定会被拖垮的。其实秦国也是快拖不起了,这么下去秦国后备力量再强大,也撑不下去。

  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史记》

  可是秦国还是忍住了,他就是要等待赵国换将出击,这就中了他们的圈套了。结果我们都知道,赵国把廉颇换成了赵括,结果赵括带着四十万万大军与清军决战。

  大战过后,赵括被射杀而死,40万大军被困只好选择投降。可让人想不到的是,秦军主将白起居然把这40万赵军给坑杀了。

  这可是赵国最健壮的劳动力,就算他们不打仗,回到国内也是可以耕种发展生产的,所以说秦国的这一举动,直接把赵国一夜打回了解放前。

image.png

  赵孝成王

  就算后来楚国和魏国出手,救下了赵国,却也无法挽回赵国衰败的必然结果了。所以说长平之战,是赵国国力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

  02赵悼襄王无视国力落后,一直都在打仗消耗力量。

  长平之战过后,赵国的生产力急剧下降,赵孝成王虽然极力拉拢诸侯国对抗秦国,以此保住了赵国的存在,却无法改变赵国衰败的局面。

  赵孝成王死后,他儿子赵悼襄王并没有吸取教训,也没有重视国力的发展。而是继续各种战争,尤其是对燕国的战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么消耗下去,赵国压根就顶不住。

  都说姜维北伐消耗蜀汉国力,我们看赵悼襄王这一生,先攻打燕国,后来攻打齐国,再攻打秦国,一直在折腾。

  他老爸留给他那点家产,根本就不够他挥霍的。所以我们会发现,赵悼襄王压根就没有注重休养生息,而是继续消耗国力,想要通过掠夺来充盈国力,这现实吗?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

  本身赵孝成王就不是什么英明的君主,只能算是守成之君。可生了个儿子,却是个败家玩意儿。在赵悼襄王的努力之下,赵国的国力急转直下,他自己一个人打仗打爽了,死了以后把个烂摊子就扔给后人不管了,可真是想得通。

  秦国就比较聪明了,他们长平之战战胜以后,步步为营,看准了再出手。知道赵国在消耗国力,所以就故意不打赵国,先让他自己消耗着,等到时机成熟了,大将王翦直奔赵国,夺取大片城池。

  03赵幽缪王杀掉大将李牧,等来了赵国的灭亡。

  李牧一直以来都是赵国的重要将领,他之所以前期不怎么出名,那是因为一直都在北方防守长城地区的事务。

image.png

  李牧

  后来匈奴人倒是没怎么犯境了,可赵国跟秦国之间,却发生了亡国战争。无奈之下李牧只好辗转南下,带兵对抗秦国。

  李牧不亏是赵国最后的名将,他一出手,就算是弱小的赵国,也能够抵挡秦国猛烈的攻势。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也只好避其锋芒。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史记》

  赵悼襄王的儿子赵幽缪王上台以后,国家已经被他爸玩的支离破碎了,所以赵幽缪王基本就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

  当然了这不是他亡国的理由,当时秦军连续攻占赵国十几座城池,赵幽缪王实在是顶不住了,就让李牧出马,总算是挡住了秦国的进攻。

  这个时候秦国虽然退兵了,韩国和魏国又来进攻赵国,李牧又跑去抵挡这两个国家的进攻。过了一年赵国境内又发生了大地震和大饥荒,这些破事儿都让赵幽缪王给赶上了,他运气是真的差到家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秦国大将王翦,花钱买通了赵幽缪王身边的宠臣郭开,郭开诋毁大将李牧,昏庸的赵幽缪王居然就派人把李牧给宰了。

  没有李牧抵挡秦军,那秦军还不是势如破竹吗?再说了,阵前杀将不利于赵国的士气,所以赵国兵败如山倒,最终导致了亡国的厄运。

  总结: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强敌压境,赵国不亡才怪。

  其实赵国也比较坚挺了,长平之战那么惨的状况下,赵国居然还挺过来了,很难想象一个哀嚎遍野的国家,是如何熬过那凄凉的几十年的。

  赵幽缪王时期,奸臣当道,真正有作为的大臣,却无法得到大王的任用,唯一能够抵挡秦军的大将李牧,居然还被奸臣陷害而死。

  与此同时,强大的秦军早就磨练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力,他们的战斗力,是赵国无法想象的,这个时候的秦国灭亡赵国当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赵国本是压制秦国的大国,实力与秦国相当。却因为三代不成气候的国王,导致最终的灭亡:

  赵孝成王的长平之战,使得赵国彻底失去了与秦国争锋的能力。

  赵悼襄王在国力衰败的情况下,一直南征北战,拖垮了赵国的经济。

  赵幽缪王宠幸奸臣,陷害重量,最终自毁长城,失去了唯一可以抵挡秦军的利器。

  所以赵国灭亡是再多人才都无法挽回的了,就算廉颇、蔺相如、李牧、赵奢这些人回来,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