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腊子口两面山崖,山势非常陡峭。1935年,腊子河两边的山,距离最近只有八米,呈V字型。国民党守军在山脚和两边山腰都布有碉堡,凭借这样的天险,硬生生拖住了红军北上的步伐。
当时,红军左侧是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是胡宗南主力,后方还有从四川追来的刘文辉的川边军侧翼。如果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1935年9月16日,红军正面强攻腊子口,却没能突破国民党军防御阵地。
最后,毛主席的警卫战士甘人用一根长杆上面系住钩子,利用悬崖峭壁的缝隙爬上去。
布防最严密的碉堡,唯一的弱点就在顶部,但是红军从上而下扔手榴弹却被树枝遮挡。红军小战士腰间捆着手榴弹,跳到敌人最猛在碉堡中,那场战役虽然胜利的结束了,但这个小战士却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云贵川"来自贵州,是个苗族孤儿,牺牲时只有17岁。遗憾的是,他没能留下任何照片。还原腊子口战役模型,也只能依靠后人的想象。他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大家只知道他的外号,就是"云贵川"。毛主席给他取的外号,毛主席对林彪,聂荣臻说,“他出生在云南,随母亲讨饭到贵州,现在随部队到四川。你们说是不是叫云贵川?”
红军成功拿下腊子口,"云贵川"是当之无愧的功臣。聂荣臻元帅曾经这样评价腊子口战役: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多少无名英雄,为了人类和民族解放,他们牺牲宝贵的生命,比喻飞夺泸定桥时十七勇士,他们大多数名字都没留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民族脊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